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譚雨欣 通訊員 朱文青 李清福
最近,有個關于早餐的視頻火了。3月18日,700多萬粉絲的B站UP主兔叭咯發布了一個名為《【醫案尋蹤】一年不吃早飯的人現在怎么樣了?讓我們揭開一場隱瞞我們70年的健康騙局!》的視頻,短短幾天就獲得了400多萬播放量,一度登上B站內容排行榜第一名。
視頻中,兔叭咯主要講述了以下兩個觀點:
(資料圖片)
一、“不吃早飯會得心血管疾病”是謠言。視頻提到,只有長時間挨餓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,而只吃中晚飯的間歇性禁食(每天只有8個小時內吃食物)不算長時間挨餓。所以,應該在最長時間睡眠后醒來的2到3小時吃東西,而不一定要在早上進食。
二、?“不吃早飯會長胖”是謠言,只要一天攝入能量少于消耗能量,就不會胖。
一方面,這一視頻擊中了時下年輕人不愿意吃早餐、卻又擔心不吃早餐不健康的痛點,引發了大量討論;另一方面,評論區也不乏反對意見。
一位叫納十川的網友表示,有時不吃早飯可能會增加患膽結石的概率,并且由于不吃早餐會導致食欲增加,不吃早餐確實可能會增重。
一日三餐是所有人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,但長久以來,像這樣對早餐的爭議從未停止過。那么,從臨床的角度看,不吃早餐到底對人體的影響有多大?長沙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清福表示,不必夸大不吃早餐的害處,但是如果能規律地吃營養均衡的早餐,對健康更有益。
不吃早飯會得膽結石嗎?
經常有人說,早上吃早餐有助于促進膽汁排出,膽汁在膽囊里積累了一夜,如果早上不刺激排出一下,時間長了就會增加形成結晶乃至結石的風險。
實際上,不吃早餐并不一定會導致膽囊結石。
膽結石是膽管或膽囊產生膽石,可能會引起劇烈的腹痛、黃疸、發燒等癥狀的疾病,它是最常見的膽道疾病。膽結石的種類有多種,包括膽固醇結石、膽色素結石和混合結石三大類。人們患上膽囊結石的成因非常復雜,生理上的先天因素、細菌感染、寄生蟲感染、超重、肥胖、急速減肥、飲食、代謝綜合癥、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等,都是重要誘導因素。
目前,并沒有可靠文獻證明不吃早餐會導致膽結石,并且,多項研究表明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容易誘發膽結石,所以如果早餐中只有精制的糖類比如面包、饅頭等,反而可能誘發膽結石。
同時,目前的相關研究不能證明不吃早餐就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。一般來說,堅持每天吃早餐的人,對于身體健康更為重視,因而可能具有其它良好生活習慣,比如不抽煙、不喝酒、經常健身、不熬夜等。
不吃早餐會變胖?
有人說,不吃早飯會增加人的饑餓感,硬挨餓到中午,容易因為低血糖而吃得更多,所以早飯要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。也有人說,不吃早飯就相當于少吃了一頓的熱量,有利于減肥。
其實,減肥的核心在于控制總能量,合理分配各餐,增加運動,養成一種穩定而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如果吃了早餐,但是吃的全是油條等高熱量食物,必然不能減肥;如果不吃早餐,但在接下來的一天無法抑制食欲,中午大吃特吃,也會影響代謝穩定,對減肥有害無利。
因此,想要減肥,比起吃不吃早飯,早餐吃什么更為關鍵。
不吃早餐會導致胃腸道疾???
如果偶爾1-2次不吃早飯,一般無明顯影響。但是如果經常不吃早飯,對胃腸道有明顯的不良影響。長期不吃早飯會導致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潰瘍、結腸炎等,甚至患胃癌的風險也會增加。
早上不攝取食物,大量的胃酸沒有食物中和時,會容易引起胃腸道黏膜損傷,導致胃酸分泌紊亂,造成胃炎、胃十二指腸潰瘍、胃腸功能紊亂、結直腸炎等相關疾病。另外,長期不吃早餐,營養攝入不足,導致中餐或晚餐大吃大喝,造成膽汁分泌紊亂,有時會損害結腸粘膜導致結腸炎。
長期不吃早餐還會容易引起便秘,因為不吃早餐會影響胃腸神經反射調節,影響腸道排空,食物在腸道儲存時間過長會引起大便干結從而引起便秘,甚至會導致腸梗阻。
起來后的第一頓飯,應該怎么吃?
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1)中建議:早餐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 25%~30%,以保證整個上午的工作和學習效率。
早餐要盡量提供豐富的營養,食物最好多樣化,要有足量的糖分、優質蛋白質和充足的膳食纖維,這樣有助于延長飽腹感,到午餐的時候也不會特別餓。
糖分由主食和水果提供,如果有條件,可以選擇紅薯玉米、紅豆紫米等粗糧雜糧作為主食;優質蛋白質特指牛奶、酸奶、奶酪、雞蛋、豆漿、豆干、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,肉類的烹調方式最好為蒸煮;膳食纖維主要由蔬菜提供,可以在煮面時多放點青菜,或加個涼拌西紅柿,都可以使早餐更為健康。